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

明清時代的建築工程

作者 okplaymayday (星期天的歷史學家)  看板 Gossiping
標題 Re: [問卦] 有沒有中國古人建房水準落後世界的八卦?
時間 Sat Feb 7 00:34:28 2015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※ 引述《chinaviva (chinaviva)》之銘言:
: 這段時間看了不少西方的古代文明資料
: 看到幾千年前古羅馬的鬥獸場 還有古希臘精美的神廟
: 大多都幾千年前就有建築
: 以石材為料 恢宏壯美 氣勢磅礴
: 讓人由衷的讚歎西方人古代就有的高度智慧
: 而古代中國人從公元前直到清民
: 無論是皇宮還是民宅
: 都是用木材建房 
: 幾乎沒有任何古代房屋可以保留到現在
: (如果有也是翻建)
: 用木材建房 無論是複雜程度 耐用度 安全性
: 都遠遠不如用石材建造的房屋
: 可見中國建房水準從公元前就一直落後於西方
: 直到明清都沒有達到西方中古世紀建築的水準
: 這個差距實在是巨大 
: 但中國人卻喜歡一直說自己有多麼悠久的歷史和文明 實則一直落後
: 有沒有中國古人建房水準遠遠落後於世界的八卦?

根據法國漢學家戴密微(Paul Demieville,1894-1979)的研究,用石頭當作建材確實是元代、明代以後比較普遍,但是也不是說用木頭蓋就不好。就像電子學要看Smith,熱力學要看Gaskell。在明代之前的宋代、元代,建築工可能都看一本叫做《木經》的書,據說這本書的作者喻皓就蓋了一座斜塔。蓋好之後,人家問說:「老大!好像歪歪的耶。」喻皓就手指沾了一下口水,感受了手上的微風,回答說:「別擔心,開封刮西北風,過一千年後就會吹直了,解開纏繞千年的寂寞 OH~~~」

而且古代沒有阻尼器,木造結構遇到地震可能比石頭做的還要耐震吧!但是木頭蓋的東西缺點就是怕火,明代進入小冰河時期,天氣比較寒冷,城市居民人越來越多,新住民都用木頭隨便蓋房子,天氣冷又會煮火鍋,所以常常會發生火災,就連宮殿也好幾次被落雷打到燒掉。當時就有很多讀書人建議不如改用石頭吧!因此可以看到地方志裡面有很多記載是把木橋改建成石橋。

在許多大型的公共工程,如水利設施、防禦工程、帝王陵寢都廣泛的使用石材,可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楊聯陞(1914-1990)發現就算是蓋堤防,當時的人也喜歡用木材草料,傳達著中國古人「以柔克剛」的觀念。這大概也可以說明居住型的房屋還是寧願使用木頭的原因,應該是覺得住在木頭蓋的房子裡面比較沒有壓迫感吧!

除了火災或是戰爭導致建築毀塌,還有一個原因使中國古代的建築不太牢靠,就是官僚貪汙,就像周朝先說的:「我們政府很有錢呀!」明代的《工部廠庫須知》提到包政府工程的賄賂情況,宦官難免會把好的東西換成爛的東西,爛的東西換成更爛的東西。賄賂還變成制度化,凡是從工部(類似現在的營建署)發出去的錢,一律先抽兩成「使費」。現在要印成績單成本只要2毛,卻要收20元的規費,他的歷史就是源自於這裡。

還有一個例子是萬曆皇帝的宮殿被火燒掉要重建,蓋宮殿需要很大的木頭,有一組徽州商人用賄賂的方式包到了工程,也拿到皇帝發的「照票」,可是當時在工部郎中賀盛瑞(1553-1615)覺得雖然商人已經拿到執照,看起來一切都合法,可是民眾觀感不佳,就把承包商叫去開會,要他們不要亂砍樹,也不可以用幫皇帝辦事的名義耍特權,結果徽州商人覺得沒有利潤了,就鬧脾氣說無限期停工了啦!還去找宦官威脅要把賄賂的錢拿回來,結果宦官就把這個誠實的工部郎中貶到其他部門了。

參考文獻:
  1. 朱祐鋐,〈清代杭州的火災、火政與社會生活(1644-1861)〉,臺北:臺灣大學歷史
       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0。
  2. 楊聯陞,〈從經濟角度看帝制中國的公共工程〉,收入氏著,《國史探微》(臺北:聯經出版,2002),頁189-266。
--
推 chuckni: 推,專業 02/07 00:38
推 kakeru2980: 推一下,難得的文章 02/07 00:38
推 ubang: 專業 02/07 00:39
推 VVax: 最後一段怎麼跟現在台北這麼象 02/07 00:40
推 heavensun: 原po 史青 02/07 00:40
推 ooyy5566: 最後一段不就是汪汪跟TVBS 趙一半正在鬥爭柯P的劇情? 02/07 01:17
推 Miru5566: 專業推 02/07 01:40
推 tom60303000: 推 02/07 02:53
推 vimeo: 推,解說得很生動 02/07 03:16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