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

明代官員寫錯字怎麼辦

作者 okplaymayday (星期天的歷史學家) 看板 Gossiping
標題
時間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※ 引述《pandakill (熊貓●殺)》之銘言:
: 現代人寫錯字有橡皮擦 立可白 立可帶可以塗改再重寫一次
: 但古代沒有這些東西
: 寫錯字變的很麻煩
: 除了整張重寫之外還有其他辦法嗎?

雖然有一句耳熟能詳的成語叫做「信口雌黃」,大家好像覺得古代人好像會用立可白一樣,但據我看過的百來本明清時代「手稿本」,印象中沒有看到在用雌黃的,都是畫一條線刪掉,或是就沾墨畫成一團。如果漏寫的字,也和現在一樣,在字旁邊拉一條線把字填進去。

簡單來說,一個沒有帶立可白現代人怎麼做,古代人就怎麼做,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。因為要出版的話,寫完以後,還要拿去刻印,所以寫的潦草沒有關係。假如是書信就更沒關係了,彼此都是讀過書的人,塗塗改改還可以認得。但是寫給皇帝看的東西就不能馬虎了對吧?確實如此,官員的奏摺進呈後以後,還會抄錄一份備份保存。把備份檔和正本拿出來一比,正本好看多了,因為那要給皇帝看。

明代的奏摺規定只能寫五百字,因為開國的時候,有一大臣叫茹太素,上了一個奏摺報告災荒,結果寫文謅謅的,朱元璋皇帝發現寫了一萬多個字,前面都是廢話,只有最後五百字才是重點,因此朱元璋說:「我要你們上奏,是要講事情重點,有利於國家的事情,你們搞一堆修辭,搞得我好煩啊!」規定以後只能寫五百字。

五百字說多不多,說少不少,還是會寫錯字,那怎麼辦呢?當然要重寫啊!可是紙是很珍貴的,尤其要給皇帝看的紙更不能隨便,一有錯字就重寫,肯定很浪費的。所以官員就想到一個硬凹的方法,用現代的口語舉例,例如你要寫「今天天氣很好。」結果你寫成「今天天氣不好」,所以就再加兩個字,變成「今天天氣不好才怪」。把字的意思圓回來。結果明成祖朱棣看了很不爽,說:「你們因為一個字的錯誤又加了很多廢話,腦筋動在這邊根本浪費才華,從現在開始,有錯的話在旁邊修正,蓋個印章就可以了。」

皇帝雖然這樣講,可是官員還是要自己評估,例如後來的明宣宗他看到有一個御史上奏推薦人才,可是把那個人才的名字寫錯了,就很生氣說:「古人的奏疏是要很謹慎的,你把名字寫錯了,我哪知道你推薦誰?你太輕率了,不能當御史。」於是把御史貶到邊疆當知縣。

最後還有一種情況,寫錯字的人自己也沒發現,而且他是有名的大師,結果後代的人就會自以為聰明,說這個字也可以當那個字,因為古代的大師有這樣做過。我看過一條資料就是有一個古人考證,發現更早的人這樣寫法很奇怪,結果一查,發現根本是錯字嘛!可惜一時忘記這個史料的出處,若有想到再補充。

參考資料:
  1. [明]余繼登,《典故紀聞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81。
  2.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,《明實錄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,1966。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
kuninaka: 你的簽名檔好酷喔 11/18 14:05
DEVIN929: 舉燭 前人都是對的 沒參透是資質不夠 11/18 14:08
valenci: 朱元璋真是懂得管理。最近看到一本原文書才講到,某家企 11/18 14:08
valenci: 業規定只能用一頁寫出重點,因為之前文件寫一大疊沒人看 11/18 14:09
gold97972000: 你 文學系? 11/18 14:12
Divine723: 酷 11/18 14:17
kaiyao: 推 11/18 14:18
samuraiboy: 推 11/18 14:26
linfon00: 簡明報告之祖? 11/18 14:27
zeumax: 要是一篇文滿是印章也不能看,所以還是要重謄一份 11/18 14:31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